課程大綱

  1. 母乳哺餵與表觀遺傳學
  2. 寶寶溢奶的原因及處理
  3. 愛哭的嬰兒的處理方法
  4. 腸絞痛的原因及處理
  5. 嬰兒拒絕母乳的原因及處理方法
  6. 含奶睡覺-要不要?
  7. 副食品添加時機及原則
  8. 新生兒最好的止痛藥
  1. 母乳哺餵與表觀遺傳學
  • 表觀遺傳學是20世紀80年代從生物醫學逐漸擴展的新領域, 指的是在不改變DNADeoxyriboNucleic Acid)序列的前提下,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態的變化,且這種遺傳表徵的變化不僅影響這一代,也會傳遞給下一代
  • 基因與環境之間的互動,不在於改變基因本身,而是在基因表現之變化
  • 日常的飲食與水,環境的清潔、生活型態、壓力等因素,均可對基因表現的啟動或關閉產生影響
  • 馬菁苒、王丹華(2016)研究指出:母奶不僅提供新生兒營養,還有一些功能性的成分元素,它可以促進嬰兒的成長,還可以營造一個較好的新生兒神經行為發展的條件

一口的配方奶已經改變腸道的菌種,因而修正基因排序,進而增加孩童及其子代在免疫過敏性疾病與肥胖的機率

  • Abarin et al.,2012研究指出餵養母乳的嬰兒在成年後發生肥胖的機率較低
  • 學者認為生命早期的營養導致基因表態改變,特別是單核甘酸多態性基因(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與脂肪量和肥胖有關的基因),保護母乳哺育的嬰兒在成年後減少高風險因子的影響
  1. 寶寶溢奶的原因及處理
  • 嬰兒期溢奶及吐奶的情形很常見
  • 多數是正常的與嬰兒的胃容量較小,或食道的肌肉張力未完全及餵食量過多有關
  • 溢奶或吐奶的情形很頻繁,則要考量最易引起嬰兒溢奶及吐奶的疾病-胃食道逆流

處理:

  • 哺餵母奶時,要將乳頭緊貼寶寶小嘴來吸吮,以免吸入過多空氣
  • 奶嘴洞及奶量要適中(奶瓶盡量放平)
  • 餵完後可側臥將上半身抬高或直立,避免過度翻動或活動,以免壓迫到腹部。
  • 絕大部分的嬰兒隨者年齡長大,症狀都會明顯改善
  • 其他可能引起吐奶的原因,及應注意的情形,其他如幽門狹窄、腸道阻塞、便秘栓塞、巨腸症、腸套疊、腸胃炎等腸道疾病;泌尿道感染、敗血症等感染性疾病;腦膜炎、顱內出血等腦部疾病;以及其他代謝性疾病都可能引起嘔吐

注意觀察寶寶:

  • 若以嘔吐為主,且較厲害(噴射狀)或較頻繁
  • 若吐出物有血絲或膽汁
  • 若有腹脹或哭鬧情況
  • 若有其他生病徵狀,像食慾減退,活力不好,精神不佳等;則應將寶寶併嘔吐物帶給緊師檢查,以做正確的診斷與適當的治療
  1. 愛哭的嬰兒的原因及處理方法

對每個寶寶來說,哭鬧都是正常的行為,可能的原因

  • 研究證明,腸胃問題不是寶寶持續哭鬧的原因。母乳媽媽的飲食習慣和寶寶的脾氣也沒有太大的關係
  • 可能只是因為他需要消化很多刺激和訊息、如累了、餓了、太熱或太冷
  • 引起父母注意

愛哭的嬰兒的原因: 不舒服(冷或熱)、疲憊、生病或疼痛、飢餓、母親服用的藥物、乳糖過多、噴乳反射太強、母乳中的牛奶蛋白、腹絞痛、高需求的嬰兒

愛哭的嬰兒的處理方法: 如果確認寶寶已經吃飽、尿布是乾淨的,你可以輕輕拍他、搖他,或是輕聲地跟他說話或哼唱、他可能是想獨自安靜一下、用一條大毛巾將寶寶包起來、重要的是讓他知道:他不是只有哭鬧時才會得到你的注意、規律固定的作息、這可以幫助生性敏感的寶寶適應生活

  1. 何謂典型的腸絞痛?
  • 腸絞痛定義為在生長發育和查體都正常,無緣由的哭鬧每天大於3小時,每周多於3天,持續3周及以上(33法則)
  • 大多在傍晚哭泣,開始於出生後23
  • 明顯的腹部脹氣、腹部肌肉緊張、全身肌肉會比較緊張、呼吸略顯急促、緊握拳頭蜷縮雙腿
  • 推測可能是因剛出生的新生兒腸道蠕動功能還不夠成熟
  • 通常在排氣或排便後會有所緩解
  • 大約3個月大時趨於穩定,但約有10%的新生兒發病期會延長至4~5個月以上

腸絞痛處理方式

  • 新生兒通常是很難被安撫的,但是運用一些技巧可能改善
  • 所有的招數有效時間大約至多2
  • 腹部的撫觸-ITOC
  • 變換嬰兒姿勢(抱直或趴在父母肩上或腿上)
  • 聲音模仿-白噪音如吸塵器聲、吹風機聲、洗衣機聲;模擬子宮內環境聲音如心跳聲、流動的水聲
  • 改善餵奶技巧
  • 找人協助換手照顧
  • 能哺育母奶最好,亦可使用低乳糖或低過敏配方奶
  • 最後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
  1. 嬰兒拒絕母乳的原因
  • 餵奶時間不對-是誰要吃奶?嬰兒可能是生病、疼痛、疲累、母親哺餵母乳的技巧可能有問題
  • 嬰兒只拒吃一側乳房的可能原因:因為某側乳房的製造以及流出比另一側流暢、母親以慣用手與非慣用手抱嬰兒並且餵奶的姿勢會不同,造成嬰兒在吸吮某側乳房時比另一側感到安全及舒適
  • 乳頭混淆-可能發生在媽媽上班一段時間後

嬰兒發生沮喪的可能原因?

  • 常見於312個月大的嬰兒、和母親分離。例如:當母親開始上班時、新的照顧者、或是太多的照顧者
  • 日常生活的改變。例如:搬家、拜訪親戚、母親生病或是乳房感染、母親月經來潮、母親氣味改變。例如:使用不同的香皂、吃不同的食物、母親再次懷孕

嬰兒有時哪些行為會被誤認為是拒吃母乳

  • 有時嬰兒的行為,讓母親以為他拒吃母乳;然而嬰兒並不是真的拒絕
  • 當一個新生兒尋找乳房時,他的頭部由一邊轉到另一邊,好像在說『不』一樣。然而,這是正常的行為
  • 48個月大的嬰兒很容易分心,例如:當他們聽到聲音時,可能停止吸吮,這是他們清醒的一個表徵
  • 一歲以後,嬰兒可能自行離乳。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

嬰兒拒絕母乳的處理方法

  • 餵奶時間不對時:鼓勵母親和嬰兒在一起,教導母親嬰兒想吃奶的表徵
  • 嬰兒生病時:以適當的藥物治療
  • 母親哺乳技巧不良時:和母親討論哺乳困難的原因
  • 母親奶水過多時:

讓嬰兒只吸單側乳房,讓他持續吸吮單側乳房直到自行結束

在餵奶前擠出一些奶水

躺著餵奶(如此奶水的流速度會較慢)

  • 鼓勵母嬰之間親密的接觸
  • 只要嬰兒想吸吮就餵他
  • 擠出一些奶水到嬰兒的嘴裡以讓容易含住乳房
  • 以杯子餵食,直到他再度吃母乳
  1. 含奶睡覺的處理
  • 含著乳房睡覺的意義:聽著媽媽的心跳聲、聞著媽媽的味道、保護自己的食物,感到安全及受保護
  • 運用一些小技巧:當妳覺得寶寶已經吃飽,那就可以把乳頭取出,用抱、唱歌等方式哄睡,以免他習慣每次都含著乳房睡著,那麼妳會比較辛苦。(當然還是有媽媽不介意這一點)
  • 不要在餵奶後急著離開寶寶
  1. 添加副食品時機
  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母乳哺餵的建議是至少6個月或更長的時間
  • 如果能持續哺餵至2歲,正面的好處包括最佳神經和早期腦部發育,改善免疫力,心理健康,語言能力,認知功能和學業成就。有相關報導指出母乳哺餵使哮喘和肥胖風險降低
  • 研究結果證實對兒童和青少年後期能有更好的動作發展
  • 適時:在孩子出現坐的穩且頭部支撐性佳、挺舌反射消失、成人進食時會抓大人食物
  • 適當:注意鈣質及鐵質補充、提供手指抓握食物-寶寶自主進食(BLW,baby-ledweaning)、孩子吃而非餵食

添加副食品的目的:

  • 補充寶寶更廣泛均衡的營養,以滿足此階段成長的需求
  • 訓練此階段開始要學習的咀嚼及吞嚥的能力
  • 為斷奶作準備,而逐漸適應成人食物及飲食方式

添加副食品的原則:

  • 天然的食材,包括蔬菜、水果、蛋、魚及肉
  • 少量多樣化的免疫理論
  • 豐富食材種類-哺乳的嬰兒味覺經驗較豐富,日後對其他食物的接受度較高
  1. 新生兒最好的止痛藥

實證研究發現不論在新生兒階段或是一歲以內的嬰兒階段,哺乳或餵食母乳都有減緩嬰兒接受侵入性措施時疼痛的效果,所以仍在哺乳的嬰兒若需要接受疫苗注射等造成疼痛的處置時,可以考慮同時哺乳或餵食母乳以降低嬰兒因處置造成的疼痛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惠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