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0305講座 

大綱

—       發燒 

—       感冒/上呼吸道感染/流行性感冒 

—       腹瀉/諾羅病毒 

發燒的程度或者會燒幾天

—       致病原因不同:病毒不同 

—       個人抵抗力強弱

呼吸道感染

—       兒童發生感冒的頻率

    6-8/    12/

—       80-90%為病毒引起:  150種被分離鼻病毒、冠狀病毒、腺病毒

—       A型鏈球菌、白喉桿菌、黴漿菌

症狀

—       咳嗽

—       流鼻水、鼻塞

—       喉嚨痛(食慾下降、哭鬧不安)

病程

—       1-2

—       發燒3~7

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異同

 

感冒(傷風)

流行性感冒

主要致病原因

鼻病毒、冠狀病毒

粘液病毒,分成ABC三型

潛伏期

幾小時~三天

一~三天

症狀

發燒

鼻腔和喉部不適感

發燒、倦 怠、鼻腔和喉部不適感、全身性酸痛、眼痛、咽部疼痛、嘔吐及腹瀉

避免方式

改善環境通風設備、避免至人口擁擠和空氣不流通場所

 

感冒(傷風)

流行性感冒

 

發燒

 

持續發燒(38.3C以上)畏寒

 

頭痛

少見

明顯

 

肌肉酸痛

輕微

常見且嚴重

 

疲累、虛弱

輕微

持續2-3

 

咳嗽

乾咳

嚴重

 

胸部不適

輕至中度

常見

 

鼻塞、打噴嚏

常見

偶爾

 

 

—      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,流感病毒有A、B、C三型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這波流感以B型和容易引發重症的A型H1N1及H3N2 亞型病毒為主根據往年經驗,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三月是流行高峰。

    2011-02-21中國時報

流行性感冒之症狀

—       潛伏期約1-3

—       高燒 畏寒 全身肌肉酸痛

—       咳嗽、 喉嚨痛、眼睛痛

—       10 的病人噁心 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

—       有些小孩甚至雙腳痛到不敢走路

這是大腿或小腿肌肉酸痛流行性感冒B較常見

人類流感的傳染途徑

—       飛沫產生於咳嗽,噴嚏和說話間,當較大且含有致病原的微粒(粒徑>=5um),藉由空氣推進而停留於宿主的結膜,鼻黏膜或口腔

—       此種模式散佈的大顆微粒通常不會在空氣中停留懸浮太久,因此,不需特殊的空調或換氣設備。

—       飛沫傳染:2公尺

—       人類流感病毒可在光滑的表面上存活24-48小時

—       在溼度35-49%溫度28C的條件下,可在衣服,紙張或衛生紙的表面存活約8-12小時

流行性感冒之併發症

—       較小的小孩比較容易有併發症

—       中耳炎,鼻竇炎及肺炎是最常見的併發症

—       如果發燒太久,加上耳朵痛,喘,厲害咳嗽或持續活力不佳時,就需要考慮有中耳炎及肺炎等併發症

—       少數腦炎,心肌炎,繼發性細菌感染

—       幼童

—       心肺功能障礙的小孩(如先天性心臟病,肺發育不良等)

—       超過65歲有心肺疾病者,較會有肺炎的併發症或引發心肺功能惡化/衰竭

—       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不全者

流感疫苗

—       流感疫苗(split virus vaccine)

    裂解病毒流感疫苗

—       用化學藥物打破已經去除活性的病毒,純化其脂肪包被成份,其表面含有病毒的血球凝集素(H)與神經胺酸酵素(N)兩種最重要的抗原

—       疫苗保護力 60-90%  維持1-2

—       因病毒常常突變,每年接種一劑

—       H N抗原:可以引發人類免疫力,也是病毒突變的關鍵點

硫柳汞的爭議

—       硫柳汞 Thiomersal

    1930年代即做為疫苗之保存劑

屬於乙基汞:快速由糞便排出,不太可能累積致病

—       甲基汞:環境中存在,半衰期長

    神經毒性

    腎臟毒性

兒童接種疫苗禁忌的常見誤解

—       正常兒童有輕度感冒或輕微腹瀉的輕微急性病症

—       已經進入恢復期的疾病

—       正接受抗生素治療

—       接種疫苗以後曾經發生注射部位酸痛,發紅或腫脹反應,或發燒體溫不超過攝氏40.5

—       家人懷孕

—       家中有免疫不全者並非麻疹,腮腺炎,德國麻疹,水痘,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的禁忌

—       最近接觸到感染症患者

—       餵食母乳

孕婦能不能接種流感疫苗?

—       孕婦及授乳婦能接種非活性減毒疫苗流感疫苗屬於這類

—       孕婦不能接種活性減毒疫苗

    麻疹,腮腺炎,德國麻疹,水痘,口服輪狀病毒疫苗

抗流感病毒藥劑Tamiflu (Oseltamivir)

—       克流感

—       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A B之神經胺酸酶

—       病毒之神經胺酸酶是幫助新形成的病毒顆粒從感染細胞釋出,及更進一步散播傳染病毒

—       降低A型及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擴散

—       發病48小時內服用

—       縮短病程、 減少併發症

流感之外….

2011-02-22中國時報

—       流感持續發燒,加上低溫推波助瀾,各種病毒也在冷天總動員

—       腺病毒、副流感、呼吸道融合病毒都會造成呼吸道重症

—       輪狀、諾羅病毒會讓人上吐下瀉,都和流感一樣害人全身「虛累累」

—       最近這些病毒一起「攪局」,不少老小病號得了流感又交叉感染其他病毒,常變成重症住院

呼吸道感染

—       上呼吸道感染

    感冒、急性咽喉炎、急性扁桃腺炎、哮吼、急性鼻竇炎

—       下呼吸道感染

    急性細支氣管炎、支氣管肺炎、肺炎

感冒或是嚴重肺炎

肺炎

—       持續高燒不退

—       退燒時精神活力不佳

—       退燒時呼吸急促

—       聽診

—       胸部X光片

退燒的處理

—       38 物理性散熱

    穿得少一些

    補充水分

    冰(水)枕

    退熱貼

    溫水浴:水溫宜在36.7,用浴巾做全身擦拭

—       38.539

    若是寶寶出現不適症狀,可以給予退燒藥

    口服退燒藥  間隔46小時

    肛門栓劑  間隔8小時

—       吃退燒藥後,約等一小時再量體溫

   (比服藥前溫度降低即可,不一定降到平日的 正常溫度)

需及時就醫

—       體溫一直持續39不退

—       退燒後,精神、活力不佳

—       呼吸急促

—       沒有小便

—       身上出現皮疹

—       小於3個月的寶寶有發燒情形

*精神狀況還好,半夜發燒不一定要跑急診,先做發燒處理

急性腹瀉

腹瀉的定義:

「每天排便次數增加、每次的糞便水量增多;而且後者比前者重要。」

急性腹瀉治療

—       支持性治療

      評估脫水及電解質流失

      皮膚乾燥、嘴唇乾裂、全身倦怠、眼眶下塌、尿量減少

藥物的選擇

—       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?

    食物中毒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?急性腸炎在嬰兒期由70%是病毒感染

    除了腹瀉以外沒有其他毒性症狀,則不需使用抗生素

  • Ø     毒性症狀

    高燒、腹脹、腹痛、全身倦怠、腸穿孔

    血絲黏液便→糞便培養

—       是否需要使用止瀉藥?

止瀉幾乎是父母的基本要求,對於病菌性腸炎不建議使用止瀉藥,將大腸裡的髒物排出,有利退燒、縮短病程、減少腸穿孔的合併症 

—       顧腸胃藥有沒有意義?

    乳酸桿茵、比非德氏菌稱之為益生菌(probiotics)

營養的供給

—       腸炎後導致小腸黏膜破壞所發生的暫時性乳糖酶缺乏,因合併牛奶蛋白過敏,治療應給予不含乳糖及不含牛奶蛋白的之飲食。

—       BRAT dietBanana香蕉, Rice米飯, Apple蘋果, Toast土司

諾羅病毒

—       諾羅病毒: 單鏈RNA病毒,直徑27-32nm屬於人類杯狀病毒(Calicivirus)

—       可分為三群:GIGIIGIIIGI GII 可感染人類;GIII 則感染豬和牛。

—       可以發生在一年的任一月份,但主要在冬季。可侵犯所有的年齡層

—       根據美國疾管局統計全世界非細菌性流行性腸胃炎,90%由諾羅病毒所引起

症狀

—       潛伏期約24-48小時(18-72小時)

—       最主要症狀是嘔吐;腹痛 腹瀉症狀持續24-72小時一半的病人會發燒

 

諾羅病毒

輪狀病毒

好發年齡

03歲的兒童,

也可以發生於較大年齡的兒童成人

03歲的兒童,少見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及青少年

季節

1

2-5

症狀

嘔吐(100%)、腹瀉(45%)、發燒(30-50%)呼吸道症狀(20%)

腹瀉(89%)嘔吐、發燒(79%)

平均住院

天數

2.3

症狀持續的時間較久,  平均住院天數較長(4.02)

—       感染劑量低

諾羅病毒相較於其他腸胃道病毒或細菌, 傳染力很強,只要一百隻病毒,就可能造成感染

—       可以在室溫下受汙染的水、食物或環境中 存活一至數天

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

—       糞口途徑

—       人與人間的直接接觸傳染

—       接觸患者身上或其接觸過的環境物品  

—       患者的糞便、嘔吐物中都帶有諾羅病毒

—       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料

—       嘔吐所產生的飛沫

—       諾羅病毒可在清水中存活

—       對加氯處理的水具有抵抗性,不易被殺死

—       帶殼的海鮮,例如牡蠣及文蛤,可以濃縮污染的水 並提高其中諾羅病毒的濃度,因此容易成為散播病毒的食物。

—       對加熱處理也具有抵抗性,即使將帶殼的海鮮加熱,亦不能百分之百  保證不會散播病毒。

治療

—       目前沒有藥物可以對抗諾羅病毒,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。

—       當患者虛弱,嚴重嘔吐、腹瀉合的情形時補充水分(電解質液)以避免脫水的情形

—       幼兒、老人中較常見有脫水的情形,而且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。

如何避免諾羅病毒的感染? 預防措施 

—       勤洗手,如廁後、進食、或是準備食物之前用肥皂洗手

—       徹底煮沸食物

諾羅病毒不會在食物中繁殖,但可以在環境中穩定存活; 煮沸的過程可以破壞其感染力

—       感染流行期間應避免生食、生飲或接觸可能污染食物飲水或設備(包括海鮮、冰塊、飲水機、再生的游泳池或噴水池等設備)

—       漂白水,徹底清潔與消毒被污染的表面

—       被污染的衣物應立即脫掉,以肥皂立即清洗

—       嘔吐物及糞便應小心處理,並確保周圍環境的清潔

清潔方式

—       酒精 (有機溶劑)、乾洗手劑

對細菌、黴菌 有外套膜(envelop)的病毒殺菌效果較好

—       不具外套膜 親水性的病毒如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、腸病毒

 漂白水:  1000ppm  擦拭地面及環境,5000ppm  清理體液血液等污染

羅病毒的傳染期有多久?

—       感染的人在出現症狀後72小時內具有高度傳染性,甚至在康復後兩個星期都具有傳染性,所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,及個人衛生是相當重要的。

—       餐飲業者(廚工),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 才可上班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惠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